個人常常犯一些習慣性的錯誤,我稱之為“人際錯覺”,這些小的障礙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。
第一個是首因效應。在人與人交往的時候,往往第一印象決定彼此的判斷,這就叫首因效應。事實上你第一次見到這個人的時候,第一印象不見得就是對這個人真實情況的反映,但是人們會習慣以第一印象做判斷,而且第一印象根深蒂固,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淡化,也許我們古語所言“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”有這樣一層意思。雖然我堅持認為第一印象并不代表這個人的真實情況,但是第一印象的效應我們必須知道,所以你在第一次見別人的時候要認真,因為這個時刻在對方對你的認知決策中會起重要作用。
第二個是暈輪效應。借用月亮的效果來比喻,暈輪效應就是以面概點,就是指人們會被一些外在的東西所蒙蔽,而且依據這個蒙蔽的現象去判斷。我們舉個例子,公司里有兩位年輕人小張和小李,小張勤勤懇懇、任勞任怨、早來晚走,小李準時來,準時走。結果,因為小張的勤懇得到晉升,而小李被認為沒有付出更多而無法得到晉升。但實際的結果是,小李是一個能力非常強的人,所以他不需要增加很多工作時間,所有的工作都在正常的工作時間里高效地完成,而小張其實是能力不足,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,才可以跟上工作進度?上У氖,我們可能沒有正確判斷,反而讓能力不夠的小張得到晉升,這就是暈輪效應。
第三個是新近效應。在做決策的時候,最新最近發生的事情,會起決定作用。尤其是績效考核的時候,人們常常關注到考核的時候這個人的表現,但是往往忘了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,雖然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強調過程考核,但是因為過程中并沒有及時記錄和表揚,而到了展開考核的時候,很多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記得,結果是在考核展開的時候發生的事情起了決定的作用。
第四個是角色固著。對于一些人來說,職業的角色、身份的角色等都會影響人們的決策。曾經看過一個測試,被測試的人得到一個人的大幅照片,被測試者分為兩個小組,一個小組被告知,相片上的人是殺人犯,可是另外一個小組的人被告知相片上的人是科學家,請他們描述這個人的面部特征。結果,第一組的人如此描述:突出的下巴,說明他邪惡的心理,深陷的眼睛說明他死不改悔。另外一組人得出以下的結果:深陷的眼睛充滿了智慧,突出的下巴說明他永攀科學高峰以及堅韌不拔。同一個人,就是因為我們給了不同的角色,認知就如此的不同,這就叫角色固著。
【轉載聲明:本網站轉載內容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,若無意中侵犯版權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刪除處理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