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山縣堅持以實施“兩強一增”行動為抓手,分類推進,精準施策,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,努力打造“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”的含山樣板。
點燃科技強農“新引擎”
聚焦農業“招才引智”,與隆平高科等企業深化合作,邀請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直接服務惠農。同時深化“科技特派員+”制度,已發展科研院所、農技推廣等各類專家70人,全縣95個行政村將實現科技特派員全覆蓋,充分發揮其在技術服務、培訓、推廣上的作用。
與深圳大疆公司合作,建設“含山大米智慧大腦”,推行工廠育秧、無人機植保、機收種全數字化,實現10萬畝核心基地全程可追溯;I建現代農業科創中心,涵蓋農業大數據、科技研發、青年創業孵化等多種功能,通過品種改良、品質提升、品牌營銷,畝均收益相較普通大米平均可提高600元/畝。
鍛造機械強農“助推器”
在含山縣林頭鎮王克所家庭農場,育秧期間的智能化育秧大棚能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“精準”地控制水、光照、溫度和濕度,工人們將水稻育秧盤整齊地放在育秧架上,“靜待”秧苗茁壯成長。育秧結束后,再通過插秧機機械插秧,每畝能降低成本200多元。像這樣現代化的育秧中心,含山縣已建成3個,同時3個現代化的烘干中心也將于6月底前完成建設。
含山縣以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抓手,建設小麥、水稻、油菜高標準綜合示范基地、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。目前全縣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45%,全縣農機總動力51.2萬千瓦,擁有農機化服務組織141個,服務能力占總面積60%以上,谷物產地烘干機械化79.6%,全程機械化行動正穩步推進。
激活農民增收“動力源”
含山縣將產業、就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最有力舉措。產業上,圍繞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和“含山大米”品牌創建,該縣利用銜接資金投資1542萬元帶動17個村入股“含山大米”主導產業,投資1300萬元帶動16個村入股昭關溫泉項目,投資500萬元幫助陶廠鎮潘村發展壯大民宿產業。就業上,該縣持續抓好脫貧人口就業務工信息摸排,建立工作臺賬,積極落實各項穩崗就業幫扶措施,做好技能培訓、崗位推介、勞務輸送、工資提標、補貼發放等服務工作,在全市率先實現脫貧人口務工就業“動態清零”。目前,含山縣脫貧勞動力已返崗5011人,相比2021年,返崗率達到100.8%。